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音韵方言
基本字义
朳bā(ㄅㄚ)
1、无齿耙。
2、扫除的用具。
详细字义
◎ 朳bā
〈名〉
无齿的耙子 [toothless rake]
[晒枣法]以朳聚而复散之,一日中二十度乃佳。——《齐民要术》
朳【辰集中】【木部】康熙筆画:6画部外筆画:2画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具。
又《集韻》必列切,音鼈。義同。
方言集汇
◎ 客家话:[梅县腔] pa3 kwa3 [台湾四县腔] bat8 bat7 [客英字典] bat7 [宝安腔] bat8 | pat8 [客语拼音字汇] bad6 pad6 [海陆丰腔] bat8 bat7
◎ 粤语:paa4
上古音系
字頭 |
聲符 |
韻部 |
對應廣韻小韻 |
擬音 |
註解 |
朳 |
八 |
月 |
八 |
preːd |
|
廣韻
字頭 |
小韻 |
反切 |
聲母 |
韻母 |
韻目 |
調 |
等 |
呼 |
韻系 |
韻攝 |
廣韻目次 |
高本漢 |
王力 |
李榮 |
邵榮芬 |
鄭張尚芳 |
潘悟雲 |
蒲立本 |
推導現代漢語 |
古韻羅馬字 |
有女羅馬字 |
註解 |
朳 |
八 |
博拔 |
幫 |
鎋開 |
鎋 |
入聲 |
二等 |
開口 |
山 |
山 |
入十五鎋 |
pat |
pæt |
pɛt |
pæt |
pɣɛt |
pɯæt |
pəɨt |
ba |
pret |
paet |
無齒[把/杷]也 |
洪武正韻牋
字頭 |
小韻 |
反切 |
韻目 |
韻部 |
聲調 |
捌 |
八 |
布拔 |
四轄 |
刪 |
入聲 |
分韻撮要
字頭 |
小韻 |
聲母 |
韻母 |
韻部 |
聲調 |
註解 |
捌 |
八 |
幫 |
發 |
第二十五翻反泛發 |
陰入 |
同上(數名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