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音韵方言
基本字义
稗bài(ㄅㄞˋ)
1、一年生草本植物,长在稻田里或低湿的地方,形状像稻,是稻田的害草。果实可酿酒、做饲料。
2、喻微小的,琐碎的:稗官(古代的一种小官,专给帝王述说街谈巷议、市井传闻。后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文字为“稗稗野史”)。稗史(记载轶闻琐事的书)。
详细字义
◎ 稗
粺bài
〈名〉
(1) (形声。从禾,卑声。本义:稻田里的一种杂草) 稗草。一年生禾草 (Echinochloa crusgalli ),叶似稻,节间无毛,杂生于稻田中,有害于稻子的生长 [barnyard grass]
稗,禾别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用秕稗也。——《左传·定公十年》。注:“草之似谷者。”
不如夷稗。——《孟子》
养稊(tí一种形似稗的草)稗者伤禾稼。—— 王符《潜夫论》
(2) 又如:稗秕(稗,稻田杂草;秕,中空或不饱满的谷粒)
词性变化
◎ 稗bài
〈形〉
(1) 形容小;非正统的 [small;insignificant]
稗,小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盖出于稗官。——《汉书·艺文志》。注:“偶语为稗。”按:亦别种非正之意。故小贩亦谓之稗贩。
蒙正起稗贩,因缘戚里得官。——《宋史·高若讷传》
汝来床前,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,聊资一欢。——清· 袁枚《祭妹文》
(2) 又如:稗官(古代的小官名。因稗官也收集民间故事小说,后沿以称小说家);稗官野史(略称稗史。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文字);稗政(指不良的政治措施)
稗【午集下】【禾部】康熙筆画:13画部外筆画:8画
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留雨穀,形如稗實。《註》稗,草之似穀者。《六書故》稗,葉純似稻,節閒無毛,實似蕡,害稼。《正字通》有水稗旱稗二種。《韻會》一曰生水中。《謝靈運詩》蒲稗相因依。
又細也。《前漢·藝文志》小說謂之稗說。
又稗官。《師古註》小官也。《唐書·陸贄傳》算稗販之緡。稗,謂小販之民。
说文解字
稗【卷七】【禾部】
禾別也。从禾卑聲。琅邪有稗縣。㫄卦切
说文解字注
(稗)禾別也。謂禾類而別於禾也。孟子曰。苟爲不孰。不如荑稗。左傳云。用秕稗也。杜云。稗、草之似穀者。稗有米似禾。可食。故亦種之。如淳曰。細米爲稗。故小說謂之稗官。小販謂之稗販。从禾。卑聲。旁卦切。十六部。琅邪有稗縣。地理志琅邪郡椑縣。郡國志無。後漢省也。椑當是本作稗。莽曰識命。葢惡其名而易之。今山東沂州府莒州州南有稗縣故城。或曰本春秋時向國。隱公二年莒人入向是也。
方言集汇
◎ 客家话:[陆丰腔] bi5 [宝安腔] pai3 [台湾四县腔] pai5 [东莞腔] pai3 [海陆丰腔] pai6 [客英字典] pai5 [梅县腔] kwai5 pai5 [客语拼音字汇] bai4
◎ 粤语:baai6 bai6
◎ 潮州话:bi2 ,poiⁿ7 [揭阳、潮阳]paiⁿ7
上古音系
字頭 |
聲符 |
韻部 |
對應廣韻小韻 |
擬音 |
註解 |
稗 |
卑 |
支 |
粺 |
breːs |
|
廣韻
字頭 |
小韻 |
反切 |
聲母 |
韻母 |
韻目 |
調 |
等 |
呼 |
韻系 |
韻攝 |
廣韻目次 |
高本漢 |
王力 |
李榮 |
邵榮芬 |
鄭張尚芳 |
潘悟雲 |
蒲立本 |
推導現代漢語 |
古韻羅馬字 |
有女羅馬字 |
註解 |
稗 |
粺 |
傍卦 |
並 |
佳開 |
卦 |
去聲 |
二等 |
開口 |
佳 |
蟹 |
去十五卦 |
bʱai |
bai |
bɛ |
bæi |
bɣɛ |
bɯæ |
baɨj |
bai4 |
breh |
baeh |
稻也又稗草似榖 |
蒙古字韻
字頭 |
八思巴字 |
八思巴字
修正 |
八思巴字
其他形式 |
音譯 |
音譯
修正 |
音譯
其他形式 |
擬音 |
聲調 |
註解 |
稗 |
ꡌꡭ |
|
|
pay |
|
|
baj |
去聲 |
|
中原音韻
字頭 |
小韻 |
聲母 |
韻母 |
韻部 |
聲調 |
四呼 |
寧繼福 |
註解 |
稗 |
拜 |
幫 |
皆來開 |
皆來 |
去聲 |
開口呼 |
pai |
|
洪武正韻牋
字頭 |
小韻 |
反切 |
韻目 |
韻部 |
聲調 |
稗 |
敗 |
薄邁 |
六泰 |
皆 |
去聲 |
分韻撮要
字頭 |
小韻 |
聲母 |
韻母 |
韻部 |
聲調 |
註解 |
稗 |
敝 |
幫 |
威 |
第二威偉畏 |
陽去 |
草似木者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