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音韵方言
基本字义
裰duō(ㄉㄨㄛ)
1、〔直裰〕古代士子、官绅穿的长袍便服,亦指僧道穿的大领长袍。
2、缝实破衣:补裰。
详细字义
◎ 裰duō
〈动〉
缝补 [sew and mend]
裰,补缀破衣也。——《广韵》
裰【申集下】【衣部】康熙筆画:14画部外筆画:8画
《唐韻》丁括切《集韻》都括切,音掇。補裰破衣也。
方言集汇
◎ 客家话:[客英字典] dot7 [海陆丰腔] dot7 [梅县腔] dot7 [台湾四县腔] dot7 [客语拼音字汇] dod5
◎ 粤语:zyut3
上古音系
字頭 |
聲符 |
韻部 |
對應廣韻小韻 |
擬音 |
註解 |
裰 |
叕 |
月 |
掇 |
toːd |
|
廣韻
字頭 |
小韻 |
反切 |
聲母 |
韻母 |
韻目 |
調 |
等 |
呼 |
韻系 |
韻攝 |
廣韻目次 |
高本漢 |
王力 |
李榮 |
邵榮芬 |
鄭張尚芳 |
潘悟雲 |
蒲立本 |
推導現代漢語 |
古韻羅馬字 |
有女羅馬字 |
註解 |
裰 |
掇 |
丁括 |
端 |
末 |
末 |
入聲 |
一等 |
合口 |
桓 |
山 |
入十三末 |
tuɑt |
tuɑt |
tuɑt |
tuɑt |
tuɑt |
tʷɑt |
twat |
duo |
tuat |
tuat |
補裰破衣也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