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音韵方言
基本字义
筷kuài(ㄎㄨㄞˋ)
1、夹饭或其他东西用的一对细棍儿(亦称“箸”):筷子。竹筷。牙筷。碗筷。
详细字义
◎ 筷kuài
〈名〉
(形声。从竹,快声。本义:筷子。也叫“箸”,夹取食物的用具) 同本义 [chopsticks]。如:筷筒(盛放筷子的器具);筷箧(盛放筷子的小盒);筷笼子(即筷筒);牙筷;竹筷;碗筷
快【卯集上】【心部】康熙筆画:8画部外筆画:4画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苦夬切,音塊。《說文》喜也,从心夬聲。《廣韻》稱心也,可也。《後漢·蓋勳傳》王允曰:欲得快,司隸校尉,誰可作者。
又《增韻》爽快也,急疾也。
又《戰國策》恭于敎而不快。《註》謂縱逸也。
又《輟耕錄》世謂有疾曰不快。《後漢·華佗傳》體有不快。
又姓。
又叶窺貴切,音愧。《易·旅卦》心未快也,叶旅于處,未得位也。《揚子·太。俗省作快。
说文解字
快【卷十】【心部】
喜也。从心夬聲。苦夬切
说文解字注
(快)喜也。引申之義爲疾速。俗字作駃。从心。夬聲。苦夬切。十五部。
方言集汇
◎ 客家话:[台湾四县腔] kwai5 [客英字典] kwai5 [海陆丰腔] kwai5 [宝安腔] kai5 [梅县腔] kwai5 [东莞腔] kai5 [陆丰腔] kuai5 [客语拼音字汇] kai4 kuai4
◎ 粤语:faai3
◎ 潮州话:kuai3
上古音系
字頭 |
聲符 |
韻部 |
對應廣韻小韻 |
擬音 |
註解 |
筷 |
夬 |
祭 |
快 |
kʰʷraːdss |
快的後起分別字 |
廣韻
字頭 |
小韻 |
反切 |
聲母 |
韻母 |
韻目 |
調 |
等 |
呼 |
韻系 |
韻攝 |
廣韻目次 |
高本漢 |
王力 |
李榮 |
邵榮芬 |
鄭張尚芳 |
潘悟雲 |
蒲立本 |
推導現代漢語 |
古韻羅馬字 |
有女羅馬字 |
註解 |
快 |
快 |
苦夬 |
溪 |
夬合 |
夬 |
去聲 |
二等 |
合口 |
夬 |
蟹 |
去十七夬 |
kʰwai |
kʰwæi |
kʰuai |
kʰuai |
kʰɣuai |
kʰʷɯai |
kʰwaɨjs |
kuai4 |
khruad |
qoay |
稱心也喜也可也又姓漢有快欽苦夬切五 |
蒙古字韻
字頭 |
八思巴字 |
八思巴字
修正 |
八思巴字
其他形式 |
音譯 |
音譯
修正 |
音譯
其他形式 |
擬音 |
聲調 |
註解 |
快 |
ꡁꡧꡭ |
|
|
khway |
|
|
kʼwaj |
去聲 |
|
中原音韻
字頭 |
小韻 |
聲母 |
韻母 |
韻部 |
聲調 |
四呼 |
寧繼福 |
註解 |
快 |
快 |
溪 |
皆來合 |
皆來 |
去聲 |
合口呼 |
kʰuai |
|
洪武正韻牋
字頭 |
小韻 |
反切 |
韻目 |
韻部 |
聲調 |
快 |
快 |
苦夬 |
六泰 |
皆 |
去聲 |
分韻撮要
字頭 |
小韻 |
聲母 |
韻母 |
韻部 |
聲調 |
註解 |
快 |
快 |
非 |
皆 |
第十四皆解介 |
陰去 |
稱意也來也喜也又疾速也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