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音韵方言
基本字义
愆qiān(ㄑ一ㄢ)
1、罪过,过失:愆忒。愆尤。罪愆。
2、耽误:愆期。愆滞。
3、过:愆伏(天气冷暖失调,多指大旱或酷暑,有变化无常的意思)。
详细字义
◎ 愆qiān
〈名〉
(1) (形声。从心,衍声。本义:过错;罪过)
(2) 同本义 [fault;sin]
愆,过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失所为愆。——《左传·哀公十六年》
不愆不忘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假乐》
街亭之役,咎由 马谡,而君引愆。——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(3) 又如:愆锁(罪锁);愆戾(过失;罪咎);愆尤(过失,罪咎);愆忒(差错);愆罪(罪咎,罪过);愆殃(过失,罪恶);愆负(过失);愆过(罪恶,罪过)
(4) [引起的] 原因 [cause]
泪出羞涩疼痛甚,大人肝肾虚风愆。——《医宗金鉴》
词性变化
◎ 愆qiān
〈动〉
(1) 违背、违反 [violate]。又如:愆忘(违反);愆面(久违,久未见面);愆位(未能坚守工作岗位,克尽职责);愆义(违反道义)
(2) 超过;延误 [pass the appointed time;delay]
愆期。——《易·归妹》
冬无愆阳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
不愆于素。——《左传·宣公十一年》
匪我愆期。——《诗·卫风·氓》
(3) 又如:愆亢(久旱);愆阳(阳气过盛);愆晴(久雨未晴);愆程(误了预定的旅程);愆悬(失期不至);愆候(失时);愆素(越过原来计划)
(4) 失掉,丧失 [lose;miss]
王昏不若,用愆厥位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六年》
天时有愆伏。——宋· 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(5) 又如:愆德隳好(丧失道义,破坏友好);愆伏(阴阳失调);愆和(失和)
(6) 通“骞”。亏,损 [ruin;be defective]
不愆不忘,率由旧章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假乐》
苟伤廉而愆义。——陆机《文赋》
愆【卯集上】【心部】康熙筆画:13画部外筆画:9画
〔古文〕也。
又罪也,失也。《書·伊訓》惟兹三風十愆。《註》過也。
又惡疾曰愆。《左傳·昭二十六年》王愆于厥身。
又叶起巾切,音䵖。《詩·小雅》我孔熯矣,式禮莫愆。工祝致告,徂賚孝孫。《韓愈·祭兄文》其不有年,以補我愆。叶上墳恩原奔。
又叶起淺切,音遣。《詩·小雅》伐木于阪。釃酒有衍。籩豆有踐,兄弟無遠。民之失德,乾餱以愆。《揚子·太。
说文解字
愆【卷十】【心部】
過也。从心衍聲。㥶,或从寒省。,籒文。去虔切〖注〗諐。
说文解字注
(愆)過也。過者、度也。凡人有所失、則如或梗之有不可徑過處。故謂之過。从心。衍聲。去䖍切。十四部。
(㥶)或从寒省。寒聲。
(諐)籒文。从言、聲。過在多言。故从言。
方言集汇
◎ 客家话:[客语拼音字汇] kian1 yan1 [宝安腔] ken1 [客英字典] ken1 kien1 [海陆丰腔] kien1 [梅县腔] kian1 [台湾四县腔] kien1
◎ 粤语:hin1
上古音系
字頭 |
聲符 |
韻部 |
對應廣韻小韻 |
擬音 |
註解 |
愆 |
衍 |
元 |
愆 |
kʰran |
|
廣韻
字頭 |
小韻 |
反切 |
聲母 |
韻母 |
韻目 |
調 |
等 |
呼 |
韻系 |
韻攝 |
廣韻目次 |
高本漢 |
王力 |
李榮 |
邵榮芬 |
鄭張尚芳 |
潘悟雲 |
蒲立本 |
推導現代漢語 |
古韻羅馬字 |
有女羅馬字 |
註解 |
愆 |
愆 |
去乾 |
溪 |
仙B開 |
仙B |
平聲 |
三等 |
開口 |
仙B |
山 |
下平二仙 |
kʰi̯ɛn |
kʰĭɛn |
kʰjɛn |
kʰiæn |
kʰɣiᴇn |
kʰɯiɛn |
kʰian |
qian1 |
khien |
qyen |
過也去乾切十 |
蒙古字韻
字頭 |
八思巴字 |
八思巴字
修正 |
八思巴字
其他形式 |
音譯 |
音譯
修正 |
音譯
其他形式 |
擬音 |
聲調 |
註解 |
愆 |
ꡁꡠꡋ
|
|
|
khen |
|
|
kʼɛn |
平聲 |
|
中原音韻
字頭 |
小韻 |
聲母 |
韻母 |
韻部 |
聲調 |
四呼 |
寧繼福 |
註解 |
愆 |
牽 |
溪 |
先天齊 |
先天 |
陰平 |
齊齒呼 |
kʰiɛn |
|
洪武正韻牋
字頭 |
小韻 |
反切 |
韻目 |
韻部 |
聲調 |
愆 |
牽 |
苦堅 |
十一先 |
先 |
平聲 |
分韻撮要
字頭 |
小韻 |
聲母 |
韻母 |
韻部 |
聲調 |
註解 |
愆 |
愆 |
曉 |
先 |
第一先蘚線屑 |
陰平 |
過失也 |